当前位置:招商报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

编辑: 诚富 来源:北京日报 2023-12-29 15:49:01

导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27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开放仪式,下午正式对公众开放。

原标题: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12月27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举办开放仪式,下午正式对公众开放。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与北京市委市政府隔大运河相望。项目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开工,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配套共享设施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是副中心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亮眼设计,与城市绿心一道成为副中心蓝图中的点睛之笔。

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春节前将达到近90%

开幕仪式现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揭幕,并发布标志。北京艺术中心标志以典型外观为识别元素,由建筑屋顶结构取象的“众”字形寓意文化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青绿色调取自中国古典绘画,紧扣“艺术”主题,延续了国家大剧院的宗旨理念。

北京城市图书馆标志以书为脊,文化似梁。展开的线条为“首”字横向笔画的延展,犹如翻开的书页、不屈的脊梁、沟通的桥梁。图书馆搭建起每个人的“精神建筑”,用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深厚智慧链接世界。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标志以“京运龙印、风帆舟楫、绵延水纹”为核心图形元素,多义共生。以“运”字为核心,直接突出博物馆的特色属性,加强千年运河文化品牌的形象传播,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

据悉,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的运营单位国家大剧院、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已做好相关准备,元旦前,三大文化建筑开放面积将达到80%,春节前将达到近90%,明年上半年除图书馆的个别区域外将实现全部开放。

大运河博物馆迎首批观众

12月27日,随着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开馆,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开幕。1000余件文物和艺术品以时间为轴,生动还原大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娓娓讲述大运河与北京的故事,展现运河沿线人文历史价值内涵。

走进深蓝色调的展厅,大运河2500多年的历史缓缓流过。1000余件展品按照“江河道渠 水运初兴”“渠通幽州 多元融合”“辽金建都 漕运通济”“大都既定 一脉贯通”“京师繁会 帆樯络绎”“漕运转型 曲折探索”“运河新生 造福京城”“城河共生 交相辉映”八个部分,带领观众穿越古今,感受人与水、城与河的共生关系。

首博“镇馆之宝”之一的清乾隆款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此次也来到新馆展出。仔细看,六方套瓶分内外两层,内为青花瓶、外为粉彩,繁缛华丽。外层腹部六面各有一镂空粉彩花果纹开光,绘灵芝、佛手、桃、枇杷等,镂空处可见内层青花缠枝花卉。

沿展线前行,一处元代积水潭码头的复原场景里,观众纷纷驻足拍照。流动的水波光影汇聚在场景中央,一艘1∶1复原的运河沉船四角,依次摆放着4件大运河上“漂”来的瓷器。

“元代时,景德镇设置了‘浮梁磁局’,主要作用就是烧制官窑瓷器。当时,这些皇家瓷器就是通过水运的方式,顺着大运河一路来到京城。”首博讲解主管刘萍介绍,如今,这些见证运河历史的文物,汇聚到展厅中,每一件都堪称精品。比如一件天蓝釉贴花兽面纹连座双耳瓶,出土于元大都遗址。“这件器物两侧的环耳是龙纹造型,腹面贴以兽首造型,这体现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

还有不少展品是博物馆新征集来的时代见证。其中,“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是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历程中的重要物证。

为纪念2006年5月由全国政协组织的“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制作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正面铭刻“中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纪念”大字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二〇〇六年五月十二日”落款,背面刻大运河宣言。船桨上铭刻此次考察活动参与者的签名,表达参与者立志做一名保护大运河的桨手纤夫的信念。去年,朱炳仁向首博捐赠了这一珍贵纪念标。

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演首部作品

12月27日晚,北京艺术中心的公共空间内,古琴与阮奏出一曲《鸿雁》,清越悠长的旋律伴着观众检票入场。北京艺术中心小剧场首次与观众见面。

浅木色的主色调搭配蓝色座椅,这间500座小剧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比国家大剧院本部的小剧场更加宽敞通透,舞台区域,英伦风格的房间盈满复古情调。灯光暗下,伦敦雨夜开始酝酿诡异离奇的罪案,国家大剧院首部悬疑话剧《嫌疑人福尔摩斯》惊险开演。

《嫌疑人福尔摩斯》改编自家喻户晓的柯南·道尔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尝试孵化的第一部作品。今年4月,《嫌疑人福尔摩斯》在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试演,8个月里已遍历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反响不俗。

有观众为这部作品穿城而来。“我很喜欢它的讲述方式,有对原著的呼应致敬,观感也很幽默爽利。”曾在国家大剧院看过《嫌疑人福尔摩斯》的刘女士说。初到北京艺术中心,简洁现代的剧场环境、玻璃窗外的明月与“文化粮仓”外幕墙上闪烁的“繁星”,都被刘女士留在了手机镜头里。而从北京艺术中心眺望,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近在眼前,元旦假期即将到来,刘女士考虑把这处崭新开放的文化地标作为首选目的地。

本报记者 高倩 李祺瑶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