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招商报 > 正文

北京人口分布趋向“多点支撑”

编辑: 诚富 来源:北京商报 2023-12-07 17:10:00

导读: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北京人口“减量”发展成效显著。12月10日,由市委党校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2)》。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北京人口“减量”发展成效显著。12月10日,由市委党校北京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2)》(2022年北京人口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其中指出,北京市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均衡,城市发展新区经济发展活力提升。有报告显示,北京市“多点支撑”人口区位特征增强,人口均衡发展呈现新常态。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变化跟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是密切一致的,目前,北京的人口结构和数量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未来,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则是北京人口发展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

区域分布更均衡

蓝皮书中显示,自201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规模连续出现小幅下降,202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下降0.57%。其中,户籍人口为1413.5万人,比上年上升0.91%。

与此同时,北京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同步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根据蓝皮书,2021年,北京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为161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3.7%,该比重降幅扩大,不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

“随着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疏解,相关的人群、从业人口也会自然而然地从常住人口当中移除。同时,北京户籍人口增加,跟北京近两年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关,比如应届毕业生落户等等。”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二者之间一升一降,其实也说明北京目前的人口结构和数量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因此,常住人口规模的连续下降似乎并非意外之事,相反,北京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均衡,城市发展新区经济发展活力也在提升。蓝皮书中指出,2015-2021年,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缓,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口规模提升,且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幅度更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压力,进一步优化了北京人口空间布局。”蓝皮书中分析,较2020年,2021年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比重、经济比重和经济人口系数均出现下降,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人口系数基本持平,而城市发展新区完成了经济人口系数增长的逆转,经济活力有所提升。

“减量”发展促平衡

“北京市的人口持续下降跟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是密切一致的。”王鹏表示,“一方面,京津冀协同总体规划当中对于北京市的总人口数量是规定的,所以北京的常住人口有所下降代表北京市正在逐步实现人口目标,另一方面,常住人口下降其实也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配套现象。”

如王鹏所言,北京早就提出过“减量”发展,并同时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总体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便提出要求,到2035年北京的人口规模将严控在2300万,目前的2188.6万仅有111.4万的距离。由此,北京也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主动做减法,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总体规划下,各方面的“减量”规划均有跟进,并逐步推进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例如,在空间上,《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也提出,将持续推进规模结构调整与提质增效,坚持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

根据《规划》,北京市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持续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统筹有序疏解和梯次承接,加快形成内外联动、南北均衡、轨道引领、区域协同的功能体系,积极推动空间布局从局部优化向整体协调转变,形成高效运行的整体发展格局。

此外,在金融方面,北京在2018年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时也提出,将结合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基础和重点区资源禀赋,打造形成“一区一核、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

多面推进下,《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中显示,北京市“多点支撑”人口区位特征增强,人口均衡发展呈现新常态,表现出“中心降、中间涨、边缘稳、外围补”的人口分布结构性特征。

呈现经济新特征

人口流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那么,常住人口逐步减少意味着北京失去人才吸引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推出的《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中公布了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其中显示,从“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数看,北京、深圳、上海位居前三。

同时,在高学历人才方面,“95后”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广州、西安、武汉、天津。北京、上海、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合计占比24.6%。

“常住人口跟城市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够带来产业聚合,促进城市发展,有了高端的产业与高素质人群,就会产生消费、带动经济,并活跃化城市整体的公共服务水平。”王鹏指出,“但反过来呢,人口过多,超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会出现很多城市病,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等。所以目前看来,对北京来说更多的还是要提升人口素质,在调整人口结构的同时,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

同时,对于北京接下来的人口发展趋势,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作为一个超大城市,北京常住人口规模继续下降既是可预期的,也是合理的。“说其是可预期的,是因为战略调整、政策调控继续发挥作用;说其是合理的,则是因为北京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结构问题,特别是年龄结构问题。”孟立联表示,“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应是北京人口发展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