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赢讯 > 正文

王泽山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编辑: 蝶舞 来源:北京日报 2018-01-09 10:07:05

导读: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昨天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分别授予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

271个项目9名科技专家获奖

经过严格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外,评出自然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发明奖6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进步奖170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146项)。

2017年获奖的成果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轻质高强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交通等运载装备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可显著提升装备性能。但此类材料加工极易产生损伤,且随机不可控,构件性能难以精确计算,设计性能难以保证,严重制约此类材料应用,进而限制装备性能提升。获奖项目发明了9系列高质高效加工工具,使加工损伤由毫米、厘米量级减至0.1毫米内,还研发出13台套数字化加工装备,这些原创性成果将我国碳纤维复材构件加工技术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

另一个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项目是实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燃煤是造成区域严重灰霾的重要原因。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英美等国“煤改气”解决灰霾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燃煤机组能否达到燃气排放限值标准实现超低排放,对破解我国燃煤污染和能源安全的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燃煤污染治理的国际性难题,项目大幅度提升了催化剂的性能,发明了温-湿系统调控多场强化颗粒物/SO3脱除技术,解决了0.1—1μm细颗粒脱除效率低的难题,发明了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多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投入应用后相关示范工程排放浓度显著优于世界最严标准。

四分之一奖项出自中关村

本次获得最高奖的侯云德院士是第20位来自北京的最高奖得主。

作为我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以来,已有29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20位来自北京,占比达69.0%,体现了北京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上的绝对优势。

2017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表现亮眼,全面开花,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彰显成效。

2017年,北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主持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团队围绕高产优质的水稻理想株型开展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

由国家电网公司主持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继981钻井平台、京沪高铁、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移动4G等国家重大工程之后,北京连续第四年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体现了北京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使命与担当。

“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实现了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等多项“世界之最”,在世界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成为下一张国家的“金名片”。

“三城一区”是北京创新发展的主平台,承载着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在本次评奖中也收获颇丰。

中关村科学城是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在“三城一区”中内生动力最强。2017年,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奖获奖项目达50余项,占北京获奖总数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二,占全国授奖总数近四分之一,彰显了蓬勃的创新活力。

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

与往年相比,2017年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首先,2017年进一步拓宽了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专家推荐的渠道。今年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中,专家推荐84项,占比40.2%,评审通过项目中,专家推荐19项,占比54.3%,比2016年的23.8%翻了一倍多,而且两个一等奖项目全部由专家推荐。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专家推荐64项,获奖12项,分别占推荐总数和获奖总数的30.3%和24.5%。从以上数据看,专家推荐已成为重要的推荐渠道。

同时,2017年试行了定额评审制度。近五年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 2017年试行授奖数量总额控制,将自然科学奖数量控制在45项左右,技术发明奖数量控制在65项左右,三大奖总数不超过300项。按照这一规则,2017年在评审委员会阶段对技术发明奖试行了差额投票,差额9项,为进一步完善定额评审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评奖一大改革是限制完成人频繁报奖,遏制论文堆砌。为了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加强科研成果的沉淀积累和实践检验,2017年对完成人报奖间隔年限和论文规范使用出台了更严格的规定。一是规定2015年和2016年三大奖获奖项目的全部完成人,不能作为2017年三大奖推荐项目的完成人,遏制了部分完成人搭车报奖、拼凑报奖的现象。同时规定自然奖提交评审的论文专著数量,从原来的“不超过20篇”减少为“不超过8篇”,力求营造求实创新、“重质量、轻数量”的风尚。

新华时评

让醉心基础研究者“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一辈子全心全力干一件事——王泽山一生钻研火药,侯云德与病毒斗了半个多世纪。道固远,笃行可至——这是8日站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两位院士给中国科技界尤其是科技管理者的启示。

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有其内在规律。重大科技成果需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绝非一朝一夕可得。

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耐心投入方有产出,科学家往往坐了几十年冷板凳,才振翅高飞、一鸣惊人。但如果只盯着一鸣惊人,一味拿短期绩效当作考核标准,就会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紧盯“短平快”项目,不敢去碰一些有原创性、能带来重大突破但风险大、周期长的课题。而后者恰恰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所亟需的。

欲速则不达,只有把基础打得更扎实,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才能变得更强。这需要我们更加尊重科学规律,为醉心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宽松环境,继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让他们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自由、激情,而无后顾之忧。科学研究要的是坐冷板凳、下苦功夫,不能一味东摇西摆。全社会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恒心。

(据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

点击报名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
北京招商网